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刘方平创作的《月夜》,又名《夜月》,对于作者或者诗名,可能有同学不是很熟悉,不过诗中“更深月色半人家,北斗阑干南斗斜”这句话想必大家肯定比较熟悉,那么这首诗反应了什么节气呢?下面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吧!
《月夜》是唐代诗人刘方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。作者刘方平是唐天宝年间诗人,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,未考取,从此隐居颍水、汝河之滨,终身未仕。工诗,善画山水。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,尤擅绝句,其诗多写闺情,乡思,思想内容较贫弱,但艺术性较高,善于寓情于景,意蕴无穷。其《月夜》《春怨》《采莲曲》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。
这首诗记叙作者对初春月夜气候转暖的独特感受。诗的前二句写景,记叙星月西斜,夜深人静。诗的后二句记所闻、所感,因虫声透过窗纱传来,感到已到春暖时节。诗中描绘了一种优美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境界,令人感到物候在变化,又是静美的。
原文:
《月夜》
更深月色半人家,
北斗阑干南斗斜。
今夜偏知春气暖,
虫声新透绿窗纱。
译文:
夜色深沉,月光斜照半边庭院。北斗南斗,不知不觉已经横斜。
今夜十分意外,感觉初春暖意,一声清脆的虫鸣透入绿色窗纱。
赏析:
首句的“半人家”是诗中的佳笔,它写出了庄户人家的农舍一半为银白色月晖所包围,而另一半却依然坐落在黑暗中。而组合村庄的大片农舍都是这样一边有光,一边阴暗。如此着色,便使黑者更黑,白者更白,在用光上便能更加突出主体(村落)。接下的一句“北斗阑干南斗斜”,以互文手法解释,即北斗和南斗都发生了倾斜变化,这样就可看出时间的推移,已从入夜而接近更深了。
恬谧的春夜,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。“今夜偏知春气暖.虫声新透绿窗纱”,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,运用了典型示范的笔法来加强春色迷人的主题,其运用的主要意象便是虫声。又有“新透绿窗纱”补加,更给人以清新右爱的感觉。
整首诗自然流畅,生趣横溢,洋溢着诗人对春天、对生命的赞颂。
很多人好奇刘方平这首《月夜》反映了什么节气,这个也是语文中常考的题目,答案就是惊蛰,这首诗记叙作者对初春月夜气候转暖的独特感受,反映的节气便是惊蛰。
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。斗柄指向法,斗指丁为惊蛰;定气法,太阳到达黄经345°时为惊蛰。于公历3月05-06日交节。“惊蛰”标志着仲春卯月的开始。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、春雷始鸣,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。
刘方平月夜反映的节气 月夜古诗原文及翻译-凯发体育平台官网
2023-06-24 10:04:38作者:小黄鸭
热点推荐